首先,踢拳對我們而言是個新鮮玩意嗎?那先來看幾個賽事K-1、GLORY、勇士的榮耀、英雄傳說、昆侖決、武林風…… 再來說幾位拳手播求、西提猜、魔裟斗、克勞斯、阿爾圖路、贊比迪斯……
前面幾個賽事,是國際上和國內頂尖的站立格斗賽事。被國內大多數人稱為自由搏擊賽事。后面幾位拳手,在站立格斗領域頗具國際影響力。斬獲各種賽事金腰帶無數,大多數人把他們叫做泰拳、拳擊或自由搏擊高手。嚴格說起來,這些賽事和拳手,都有其特定的規則和拳種屬性--踢拳、KCKBOXING。
播求也是踢拳手,其實泰國人在泰拳榮譽上最看重的,是倫批尼和加喃隆兩大拳場的純泰總冠軍金腰帶,播求反而沒有這兩個拳場的金腰帶。他的主要戰績和輝煌都在國外的踢拳賽事上,現在的他和西提猜一樣(包括他倆在泰國的拳館訓練模式),打法已經是沒有內圍技術的快節奏拳腿立體攻防。在他被魔裟斗和佐藤嘉洋拳法擊倒之前,他還是純泰的風格,幾乎沒有像樣的組合拳法,主要靠勢大力沉摧枯拉朽的腿法和膝法。在面對遇強就弱的小比類卷,以及前一場被蒙古極真空手道拳手打腫一只眼的魔裟斗時,表現得相當驚艷。但在之后跟正常狀態的魔裟斗以及其他純踢拳出身的拳手對陣時,就對密集的拳法攻勢力不從心。之后把自己的風格改成了踢拳的立體化攻防并加強了拳法,才從此在國際踢拳界如日中天。
國內流傳的所謂K-1針對播求修改規則的說法是不成立的,因為調整規則是任何賽事常見的行為,如果是K-1有心黑播求,不會在修改規則以后反而力捧播求成為世界踢拳明星,并且在播求之前的K-1GP上連續箍頸膝撞也很常見,日本拳手也經常被泰拳出身的拳手連膝KO,改掉連膝只是為了纏抱更少節奏更快,更突顯踢拳有別于泰拳、散打、賽法斗的風格,當然,西提猜、雅??巳R、善猜、勒德斯拉等等這些知名拳手,只是后期改打踢拳賽事而已,本身也還是泰拳和踢拳雙料的高手。
“自由搏擊”這是個僅存于中國的模糊概念,其英文也并不是字面上的FREE FIGHT,而是踢拳的KICKBOXING。 自由搏擊的概念從八十年代誕生開始就定義不清,是因為那個時代國內的格斗資訊相當匱乏,很多國外的格斗信息都來自于國內格斗出版物,購買香港的格斗刊物,直接照搬圖片和詞匯?!白杂刹珦簟边@個詞,就來自于香港格斗刊物翻譯自日本賽事的“自由組手”,而“自由組手”在日本的空手道、踢拳等賽事里就是實戰的意思,“自由搏擊”就這么產生了,而且一用就到了現在。
因為誤傳誤用,也導致國內的自由搏擊明明就是踢拳用著國際通用的踢拳規則,卻沒有踢拳應有的訓練體系。國內的自由搏擊幾乎就是散打取掉了摔法,泰拳取掉了內圍,技戰術風格并沒有多大改變。而相對而言,踢拳的技術非但不比散打和泰拳少,而且還相復雜和當科學,所以國內的自由搏擊拳手往往在國內所向披靡,一旦遭遇國外真正的踢拳手,就覺得相當吃力。那是來自于訓練體系上的整體缺失,不是我們的人種、民族、意志力不行
近幾年踢拳開始在國內提及,但出于各種立場和原因,國內對踢拳持有各種曲解。其一就是把踢拳分成了廣義踢拳和狹義踢拳,廣義說法是踢拳的英文KICIBOXING在國際上是個通用詞匯,泛指所有包含拳腳的格斗項目,散打、泰拳、踢拳、賽法斗等等都屬于踢拳。但實際情況是,作為全球廣泛認可的格斗項目,它們在國際上也都有對應的英文術語,SANDA、MUAYTHAI、KICKBOXING、SAVATE,走到世界各地的拳館,都不會用KICKBOXING泛指以上拳種。在國外
概念很清晰,KICKBOXING就是KICKBOXING,你去了KICKBOXING的拳館,指定不會教你KICKBOXING以外的體系。同樣,你要去MAUYTHAI拳館,也不會教你KICKBOXING,除非你主動提出來說你是KICKBOXING FIGHTER(踢拳拳手),他們也許會給你按照踢拳的風格訓練。因為同時會這兩種技術體系的拳館倒是很多,也佐證了人家把踢拳獨立對待的實情。絕對不存在所謂歐美人士不會去區分泰拳和踢拳。對他們而言都是一樣的說法,他們分得可清楚了,歐美的踢拳手和泰拳手到泰國去訓練,也會清晰的提出要求,讓靶師給他按照泰拳或踢拳的方式訓練,絕對不會“廣義”的混亂訓練。
接著來說踢拳的由來,從詞條本身來講,KICKBOXING是60年代由日本站立格斗賽事經紀人野口修正式命名并注冊的。 踢拳的日語寫法是キックボクシング,字面意義就是“踢拳擊”,意為可以踢的拳擊。英文KICKBOXING因此而產生。
作為一個拳擊經紀人,為了在日漸激烈的拳擊市場中另辟蹊徑,他能想到的還是跟拳擊相關的項目。而日本踢拳并不是傳說中因為日本空手道折戟泰國泰拳,回去后照著泰拳山寨而成的東西。事實上是經過二戰洗禮,到了50年代末期,全球商業賽事開始復蘇,主流還是拳擊,早期的摔角(玩真的)也逐漸羽翼豐滿。美國空手道屆開始嘗試商業化,把寸止空手道改成可以重擊的賽事但不能用肘膝,沒有下段踢。那是查克.諾里斯的時代。查克.諾里斯是美式踢拳奠基人之一,后來把賽事組織交給女婿打理自己專心拍電影,女婿就把賽事搞砸了。
日本的野口修作為拳擊經紀人,受到空手家山田辰雄實戰空手道的啟發,把空手道加上拳擊搞出了踢拳,成立了自己的踢拳館。(小插曲:這之前是五十年代末期,著名實戰派空手道大師本部朝基的徒弟山田辰雄研究戴上拳套的空手道規則,經過多種嘗試以及突破來自當時傳統空手道屆的重重阻力,終于通過野口修邀請到泰國拳手學習了泰拳技術,搞出了攻擊手段更全面的空手道賽事,然而最終因為主推寸止的傳統空手道組織各方阻撓,實戰空手這一踢拳的雛形還是胎死腹中。)
野口修基于日本拳擊協會理事的身份,邀請了在日本頗具影響力的拳擊手,具志堅.用高
這位前WBA110磅世界拳王,稱霸該級別長達6年之久,日本拳擊界殿堂級選手,連續衛冕WBA冠軍頭銜14場,作為踢拳體系拳法的奠基人,所以,真正的踢拳就是拳擊的高位站架、步法、節奏,與那時以三宮步為站架慢條斯理打重擊的泰拳差之甚遠。因其在日本的影響力著名漫畫家鳥山明,還將其用于《七龍珠》里的人物薩旦造型。
為了不在山田的道路上重蹈覆轍,野口修邀請大山倍達派出極真空手道選手,藤平昭雄、中村忠、黑崎健時,直接赴泰拳交流,引起日本各界的轟動,交流的結果是除了當時年事已高,已經作為師范代執教疏于訓練的黑崎健時戰敗以外,另外兩位都取得了勝利。而且中村忠還以漂亮的KO取勝,因此影響了下一位踢拳歷史上的著名人物白羽秀樹,使得白羽秀樹為自己改名為沢村中。
善于學習是日本人的傳統,在用拳擊的步法、身法和空手道腿法奠定了踢拳的體系之后,野口修又在踢拳里加上了泰拳的肘膝技術,并參考了泰拳當時的市場運作模式。這是踢拳和泰拳唯一有關系的地方。
當時日方唯一輸掉比賽的黑崎健時,返回日本后脫離極真會創建了“新格斗技”,成立了日后知名的踢拳標志性道場目白踢拳館,成為繼野口修踢拳館之后,日本又一支踢拳力量,不僅培養出了第一個在泰國迦南隆拳場拿到金腰帶的外國人藤原敏男,還把踢拳推廣到了荷蘭,成就了后來著名的荷式踢拳,培養出了彼得阿茲、克勞斯、安迪蘇瓦等世界一流的踢拳高手,知名踢拳手魔裟斗也正是他的學生。
至于影響整個日本的踢拳代表人物,就必須提到沢村忠,在大山道場從泰國凱旋之后,野口修嘗到跨界對戰的甜頭,開始在日本舉辦空手道對泰拳的比賽,然而請到了泰國拳手赴日開打時,第一屆日泰對戰合作伙伴大山倍逹卻因為正計劃搞自己的極真世界大會而不愿再派人參賽。野口修不得已臨時通過朋友請了大學空手道社團藝術系學生,剛柔流空手道的沢村忠救場,這場比賽沢村忠表現出人意料,在第二回合KO了泰國拳手。所以并不是最近網上斷章取義流傳的,沢村中是第一個空手道對戰泰拳,并在第一次對戰就慘敗,事后模仿泰拳創立了踢拳。
但同年的第二場與泰國拳手的對陣時,沢村中輸掉了比賽,國內盛傳日本空手道被泰國拳手多次擊倒、折齒、骨折指的就是這次。 這次以后,沢村忠開始專注習練踢拳,(注意,是練習以拳擊和空手道為體系的踢拳,不是泰拳)并取得了不菲的戰績,被當作日本的英雄編成了漫畫和影視劇,影響了幾代日本人。
日本的踢拳賽事參賽者眾多,賽場拳腳肘膝摔相加,很有看點。很快蓋過了美式踢拳那種
單由空手道改出來的規則,(美式踢拳代表人物-噴射機賓尼Benny Urquidez)職業格斗戰績是63勝1負57次KO對手最后一戰因不熟悉箍頸膝撞負于泰拳王巴育,以至于美式踢拳勢頭甚微,成了世界上影響力很弱的支流。
但到了80年代中期,泰國的泰拳市場競爭開始有序,日本的極真空手道和拳擊發展也如火如荼,日式踢拳進入蕭條期。直到90年代初,極真空手道支系正道會館的石井和義與角田信朗 一起創辦了K-1賽事,一時間踢拳高手又如雨后春筍一樣冒出來,安迪哈格、彼得阿茲、班納、米魯庫、雷西佛等踢拳好手如林。讓全世界眼前一亮,原來踢拳賽事蕭條的幾年,踢拳手卻沒有斷代
反而厚積薄發。
K-1的誕生,猶如全球踢拳的一支強心針,直接導致全球踢拳賽事的興盛,而k-1規則,甚至成了國際上踢拳賽事的參考模板。為了賽事更有觀賞性,攻防節奏更快,石井和義和角田信朗不斷研究著賽事規則,優化出適應市場的風格,不能用肘、去掉內圍、摔法會被警告,讓拳法和腿法可以更充分的施展。除了踢拳手以外的任何站立格斗高手,都可以到K-1去一展拳腳。一時間K-1賽場上高手林立,賽程異常精彩。各種華麗腿法和組合拳法讓人眼花繚亂,因為沒有內圍和摔法,讓普通觀眾看不懂過于專業的較勁不再存在。(受內圍和摔法影響,散打和泰拳的節奏都很慢,而且中近距離沒有腿法,拳法也很難豐富的組合。)更多不懂搏擊的人也參與進來一同感受,K-1創立的輝煌到現在仍然沒有一家后來者超越。
這是我這篇文章的第N次編輯,很奇怪,這篇文章一發布出去就變成圖文混亂的布局,所以這次干脆改成純文字的,倒要看看還會不會混亂。
文中資料來自于國內外踢拳權威文章和史料,如有確實錯誤的地方,請不吝指正。
怕又亂了,圖片只有放到最后。
源自:邊哥聊踢拳